財團法人寶湖宮天地堂地母廟

menu

地母廟

建廟沿革

大哉神元,擁載萬物,養育群生、其德之宏、其義之深、非言能述。

林民睦 續撰

「地母」原出於大陸神州、光緒九年正月初九日、陝西漢中府城固縣地母廟,飛鸞傳經、地母香火亦輾轉傳入,由本鎮溪南里梁氏傳興,奉祠諷誦地母真經未嘗間斷。民國六年公元一九一七,歲次丁已,七月十三日,梁家神爐發火延燒觀音像神聯等,眾人不勝驚異,即杯筊請示:暫移他處,須臾本鎮發生大地震茅屋倒塌,人畜無傷,乃地母顯佑,俱獲平安,自此倍加敬信,而勉善施。梁翁歿後,其孫承奉,後遷址於寶湖堀、立神壇,民國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歲次丁丑雕金身奉祀,香火日盛,神常顯示,欲闡教濟世,匡正人心,導人行善,自是梁氏倡建廟宇。民國三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七,歲次丁亥二月初五日奉聖示,廟基卜於金鶯山之陽,山勢雄偉,同年八月十五日由地方鄰里士紳等鼎力匡襄成立籌建委員會,初奠廟基,命名為寶湖宮天地堂,民國三十七年公元一九四八、歲次戊子三月十五日舉行開堂鎮座。


民國四十年公元一九五一,歲次辛卯三月六日請旨煆乩,同年六月初四日功告成就,施方濟世,宏揚聖道,眾善心趨,名揚遐邇。民國五十年公元一九六一,歲次辛丑二月十八日成立管理委員會,鑒及廟基狹小,倡議擴大規模,民國五十三年公元一九六四,歲次甲辰十一月十三日承諭示,成立寶湖宮天地堂重建委員會,指派成員,顧問監察等,皆秉誠就職,隨即定向勘地,坐東面西「即甲山庚向」闢建宮闕,庭前設有八卦九龍池,以增雅觀及停車場等設施。

嗣後,管理委員會再協議擴建正殿,工程順逐,金碧輝煌規模告成,於民國五十七年公年一九六八,歲次戊申四月初四日承聖示,舉行鎮座典禮。


民國六十三年公元一九七四,歲次甲寅三月初二日成立慈恩建築委員會,並開闢慈恩大路,以利朝山香客交通之便,民國六十八年公元一九七九,歲次己未五月二十八日管理委員會改組,為財團法人董事會,首屆董事長由許清和宣誓就職,繼辦宮殿未完成之工程,增建乾元、太陽、太陰、神農等殿,畫棟彫樑,美奪天工,經年累月,始告完成三殿,於民國七十三年公元一九八四,歲次甲子十月初五日舉行鎮座大典,唯神農殿尚在施工,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歲次丙寅正月初五日奉聖示:煆煉新乩、勉於琢磨,筆告功成、鸞務勤襄不輟,神農殿亦已峻工告成、擇於民國七十七年公元一九八八,歲次戊辰四月二十三日舉行鎮座大典,民國七十八年公元一九八九,歲次己已八月十五日,連任第二、三屆董事長,王永賢六年任期屆滿,居功厥偉,功成身退,第四屆董事長由林秋堂接任、傾力會務、發展有成續蟬聯第五、六、七屆董事長要職,民國八十年公年一九九一,歲次辛未花月增置第二停車場,任內復陸續完成週邊設施有兩側花園造景、四周圍墻、庭墀舖石、環保金爐等,另增置二筆鄰地計約肆佰餘坪、建設之餘並致力公益慈善事業,獻地造路、舉辦急難救助、賑濟災民及清寒獎助學金,蒙 陳總統於歲次庚辰陽月賜匾「弘道行善」,復於癸未年菊月再賜「淳德化育」,事蹟不朽。


*
*
*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發生芮氏七.三規模大地震,南投地區橋斷路坍,牆倒屋毀、災情百年首見。本宮基礎鞏固建物結構體及人員無傷,僅太陽殿肇因回填基土不實,致下陷而微傾,復因餘震不斷,各殿樑柱磚牆龜裂、貼石掉落愈顯嚴重。災後,董事會集議咸認修復工作宜固土護山 ,標本並治以計久遠。重建工作始於民國八十九年公元二○○○,歲次庚辰孟春,因工程浩繁迨至民國九十年公元二○○一,歲次辛已桂月告成,龐大經費仰十方大德捐獻,尤蒙宏碁公司董事長施振榮暨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輸誠伸援參贊盛舉,重建後宮殿始得煥然如新。後山護坡合科技工法,嚴謹施作,工程浩偉告峻。


民國九十二年公元二○○三,歲次癸未十一月十九日為遵奉聖諭鴆工興建宏偉壯觀、意涵五形代表傳統美德仁、義、禮、智 信之五門牌樓,全數工程款由宏碁公司董事長施振榮為完成其母遺願獨資奉獻,孝行感人,因善信中有獨葵傾或曾發願者,徵原功德主同意願與眾信分享功德,餘額仍概括承受。施董事長之令慈施陳秀蓮女士,畢生奉獻本堂致力弘揚母德、功蹟卓著其名永垂宮史。民國九十三年公元二○○四,歲次甲申二月二十九日續延整建八卦池工程、裝置石彫藝術欄杆、莊嚴九龍聖域。同年六月二十九日鳩工興建慈恩路天字形歡迎門,塑建指引香客朝山面聖之地標,莊嚴殊勝門楣清新於同年告峻。本宮整體宮廟於是告成,涓於民國九十四年公元二○○五,歲次甲申十一月二十一日盛大舉行落成典禮。


今之寶湖宮天地堂,神威顯赫香煙鼎盛,山形金鶯展翅氣勢非凡,俯瞰耶溪環擁珠山獻瑞、虎阜龍岡衛穴、鶴嶺朝山,後有聳天石壁湧出天然甘泉,引為晨昏敬神概堂內一切之用有餘,誠天造靈泉也,名山秀水處海平伍佰伍拾高位,遙面西海景特壯麗可稱蓬萊仙境世外桃源,本宮殿依山而建,莊嚴典雅迺遵奉聖諭施作,前後殿乾坤定位、天宮與日、月殿同配,硬體設施引自無極、太極有兩儀、四象、五形、八卦等,無一不俱神妙巧思、誠堪讚嘆。乾坤聖地詣者恍爾神。



恭錄地母詩一首

*